歡迎您,來到5號網!

5號網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食療

大白菜起源是哪里?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

時間:2017-11-06 10:33:42 編輯:本站整理 1418

大白菜我國很多地方有種植,無論是涮火鍋還是清炒都是不錯的美味。那么,大白菜起源是哪里?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?

大白菜起源是哪里

大白菜,又稱為“結球白菜”、“黃芽菜”或“窩心白菜”等,是我國的原產和特產蔬菜,全國各地普遍栽培,以華北地區(qū)為主要產區(qū)。大白菜以其細嫩甘脆、汁白如乳的品質,易種植、耐儲藏的特性,在我國的蔬菜生產和消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人們秋冬季節(jié)餐桌上的美味佳蔬。在北方,大白菜被稱為“當家菜”、“半年菜”,現(xiàn)已先后引種世界各地。在日本,大白菜叫做“唐人菜”、“山東菜”;在歐美,有人把大白菜叫做“中國甘藍”。

大白菜雖然起源于我國,但它既不象韭、姜、蒜等蔬菜,在古典文獻上可以找到悠久確實的記錄,也不象有些原產于中國的蔬菜,在山川野間仍有原始的野生種類可尋。遍覽古籍,元代以前并無關于大白菜記載的典籍。根據(jù)考證,我國大白菜的歷史較短,自元代以后歷經明清兩朝,迄今約七、八百年,農學家對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結論是: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蕪菁天然雜交演化而來的。因此,要探究大白菜的來歷,必須從小白菜和蕪菁的源頭說起。

大白菜起源是哪里?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

史至元代,才有大白菜的出現(xiàn)。忽思慧在《飲膳正要》上第一次將所謂的“菘”直接叫做白菜,并精細繪制成圖,從他所描繪的白菜形態(tài)來看,已經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,而是外葉向上攏起,其抱合狀態(tài)已經進化為結球的大白菜類型了。但不能割裂和漠視的是,從晉到元這漫長的歷史,是大白菜在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從內因到外因、從量變到質變、從偶然到必然引發(fā)突變的重要階段。同時,這一時期的戰(zhàn)亂動蕩,人民遷徙,南北文化交流,農作物的交互種植,對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進作用。元朝以后,記述大白菜的典籍漸多,明王世懋著《廣百川學海》在“果蔬疏”一節(jié)介紹了大白菜的定義和產地,并推薦“燕地黃芽菜”是著名品種。清弘書等所著《授時通考》中贊美大白菜“脆美無滓”,還確切指出:黃芽菜是白菜的別種,決不能與小白菜混為一談。丁宜曾在《農圃便覽》中對大白菜作了較明確的論述,他把大白菜稱之為“窩心大白菜”。他介紹了山東地區(qū)立秋種小雪收的栽培經驗,還介紹霜降后可用草繩將外葉捆起以保護球葉的方法?,F(xiàn)代農業(yè)科技證明,小白菜和蕪菁均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不同亞種,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雜交,尤其小白菜和蕪菁的親緣關系最近,基本染色體組相同,彼此間天然雜交可育率達百分之百,其親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長和繁殖,而且,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蕪菁之間。

蔬菜專家對這兩種蔬菜進行人工雜交的結果,也佐證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蕪菁雜交的產物。農學家的進一步推論是:一則由于小白菜和蕪菁南北相互引種,兩種蔬菜又是同期開花,其親緣關系又極為密切,在天然受粉的情況下,完全可能天然雜交,出現(xiàn)雜交后代。二則這種雜交后代,屬半耐寒性蔬菜,它既要求氣候涼爽濕潤、晝夜溫差適宜,又不遭受凍害,日照、雨量等均符合結球的外界環(huán)境條件。而華北的秋季氣候、溫度和弱堿性土壤特性正符合這些要求,而且又經近千年的進化和培育,才終于出現(xiàn)了結球結實的大白菜。在此需要申明的是,筆者以為,今人稱大白菜為“菘”或“菘菜”是一種誤稱,應該予以澄清改正。

綜上所述,我們現(xiàn)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級變種——結球大白菜,是經歷無數(shù)次演化和歷代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辛勤培育的結果。當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,可謂五彩紛呈,今非昔比。它的品系已發(fā)展到四個變種和結球變種三個生態(tài)型的一千余個品種。大白菜的適應性更強,成為祖國大江南北舉國種植的“國菜”。更令人感到振奮的是,隨著農業(yè)科技的日新月異,反季節(jié)的耐熱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繼問世了。

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

大白菜起源是哪里?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

大白菜在我國各地普遍栽培,以華北地區(qū)、長江以南為主要產區(qū),種植面積占秋、冬、春菜播種面積的40%-60%。

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、北京青白、天津綠、東北大矮白菜、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。

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種的,其品種有烏金白、蠶白菜、雞冠白、雪里青等,都是優(yōu)良品種。

大白菜發(fā)芽還能吃嗎

大白菜起源是哪里?大白菜產地分布有哪些

大白菜發(fā)芽可以吃,白菜發(fā)芽是白菜的抽薹現(xiàn)象。白菜是二年生作物,我們平時吃的白菜球屬于大白菜的營養(yǎng)體,遇到低溫和長日照后,白菜繼續(xù)生長,完成花芽分化、抽薹、開花、結籽的整個生命過程,也就是說白菜抽薹并不是病態(tài)現(xiàn)象,是白菜生長周期的必經階段。冬天貯藏的白菜一般是在立秋前后播種,十一月上中旬收獲,此時的白菜已經完成了營養(yǎng)生長。消費者買回來白菜都習慣將其貯存于室外,經歷長時間的低溫作用,白菜心上就會產生花芽;如果再將白菜放入室內或氣溫回升,白菜就會慢慢出現(xiàn)抽薹現(xiàn)象。

抽薹的白菜在營養(yǎng)價值和口感上和普通白菜沒有明顯差異,在南方有些地區(qū)甚至有專門吃抽薹的白菜(即白菜薹)的飲食習慣,但吃的是用于生產菜薹的專用品種。

但應注意的是,如果白菜在營養(yǎng)生長期(結球緊實前)就出現(xiàn)抽薹現(xiàn)象,勢必會消耗白菜球的營養(yǎng),影響白菜的質量,所以在購買時不要挑選已抽薹的白菜。

5H跟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站簡介|網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站敬告網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